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阶段
2014-06-16 16:00
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阶段是李明华老师,精心整理的历史性学术报告,从山水画的萌芽形成到它的繁荣发展,最好的衰落和复兴...


二、山水画的初萌

 中国山水画始于违禁,诱发于玄学,同步于山水诗,东晋顾恺之、戴逵、戴勃等皆画山水,现传顾恺之《女史箴图》、《洛神赋图》(宋摹本)中尚能间接一睹山水初创期的风采,虽“或水不容泛,或人大于山”(张彦远语),而参悟自然,甚多妙思。南朝刘宋时有王微、宗炳专擅山水,凡游历名山,皆图于屋壁,“澄怀观道,卧以游之”。(《历代名画记﹒宗炳传》)二家并有山水画论传世。山水画天人合一,道法自然之皆,此时已确立。

 其后南齐谢约、南梁张僧繇等兼善山水,史籍所载,不绝如缕,与此同期的北魏敦煌壁画中,亦保存有色彩画成的山水背景,近年山西沂州出土的北齐墓壁画中亦可看到山水背景的描绘。

、展子虔与隋唐工笔勾染青绿山水

  南北统一,文艺新兴,山水画渐行成熟,代表画家展子虔、郑法士、董伯仁皆曾有山水作品问世,青绿山水画风已经形成。展子虔《游春图》经宋徽宗、清乾隆等御府收藏,流传至今,观其青峦拥云,烟波夹岸,意境逸情,荡人心魄。然其画法尚较古拙,画云以白粉染,山峦仅为勾线渲染青绿而已。山石树木,单线平涂,再加分染,并无皴法,亦无点苔,故造形细节质感尚未能充分体现。

 唐人青绿山水继隋朝而有所发展,更趋工整,勾线造形愈趋于丰富准确,或有于青绿石色上勾描金线,谓之金碧山水,然其画法仍属勾描渲染范围,目前尚能够看到传为李思训的《江帆楼阁图》、李昭道《明皇幸蜀图》,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,均是工笔勾染的青绿画法。

 此外,北京故宫博物馆还藏有唐人《宫苑图卷》和《宫苑图轴》,图中山石以框廓,赋染石青石绿等色,并勾勒泥金细线,乃当时所有之工笔金碧青绿山水,山石未形成皴法,远山小树皆一棵棵画出,并不以苔点组成。这些均体现着唐代青绿山水的技法面貌。

四、水墨山水发展对青绿山水的促进

 唐代水墨山水画开始兴起。吴道子善以墨笔作山水,王维水墨渲染运用颇有创意,时有王洽擅画泼墨山水,张璪能画破墨山水。这些新创推动着中国山水画总体的发展,然而唐代山水画并未形成真正的皴法。

 五代荆浩善山水,喜写太行峡谷与高峰峻岭,继唐人成就,更注重写生观察,始创皴法。他说“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,项容有墨而无笔,吾当采二子之所长,成一家之体。”(载《图画见闻志》)荆浩把浓淡变化的墨,施之以见笔触,中锋侧锋互用,方笔圆笔兼施,干湿深浅,多有变化,于是具有北方山水体态质感的皴法终于形成。据传荆浩有《庐山高图》(《匡庐图》)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,云峰石迹,气象高雄。其画实写太行山景,后人误称庐山,途中可以领略荆浩特色。

五、宋代勾皴染点青绿山水新风貌

 宋代青绿山水的创新,是在隋唐工笔勾染画法的基础上,融入了各种皴法,形成了宋代工笔勾皴染点青绿山水画法。其法先勾山石景物之轮廓,然后分层次加皴,继而用水色渲染打底,然后敷以石青石绿,再与青绿石色上加以分染,直至色彩鲜丽,石形生动,境界如生,最后点缀景物,并加以点苔,远山小树始用苔点组成,这就形成了宋代工笔青绿山水的勾、皴、染、点四大技法。宋代善画青绿山水的画家很多,不少画家兼能青绿和水墨。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如王希孟,有《千里江山图卷》长三丈余,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,细观其原作,山峰树石皆有皴法,破壁多染赭石,山画敷以石青石绿,浓厚处遮盖了底皴,再以重色在青绿上分染加皴,使山之体面,阴阳向背,质感意味,空间远近,皆表达充分,然后点画小树丛苔和景物。

 此处有王诜、赵伯驹、赵伯骕等亦为青绿山水大家。赵伯骕有《万松金阙图卷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,其与王希孟画法略有不同,更多体现了对水墨山水技法的兼容。王诜有《瀛山图卷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,笔法色彩注重精炼简约,对元人甚有影响。

 六、元、明、清山水皆沿用唐宋人法

 元、明、清各代青绿山水均有高手,然大皆延续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,虽然如此,各家尚能有所探究,各形成自己的风格,诸家所用技法或为工笔勾染,或为勾皴染点,或者参互为用。

 七、近代张大千泼彩山水的新境界

 民国一来青绿山水作者渐多,如金城、胡佩衡、陈少梅、张大千、吴湖帆、贺天健等皆善画青绿山水,其中张大千、陈少梅等创作最多,陈氏之作多宗北派,张氏之作多宗南派,就青绿山水而言,当称“南张北陈”。

 八、何海霞创立意笔重彩青绿山水

 当代画家何海霞是张大千的弟子,早年临学宋元明清各家山水,即能乱真,又善书法,功夫颇深,拜师大千后,更得大千之传,探入传统精髓,工笔写意,重彩水墨,各派技法,尽得精妙,他早年即工画青绿山水,中年更为精熟,对于唐宋古法,吴门诸派,袁江袁耀等,无不精研入妙。

 何海霞最初向北平琉璃厂的民间画师韩公典学画,从吴门画派学起,所学流派多为法度谨严的风格。虽然主观上是为学一技之长,适应和迎合当时古玩商人的需求及字画店的行市,从养家糊口的经济方面考虑;而在客观上却使何海霞学画伊始便打下了坚固的基础,掌握了扎实的传统技法。

 阅读更多经典,请关注公众号:海博视觉圈